
11月10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中医院精心打造的中医文化馆在健康路院区正式开馆。该馆以现代化展陈与深度互动为核心,分为五大特色区域:植物标本展示区、中药活体标本展示区、中医文创产品展示区、中医名医展示区、中药特色汤剂展示区。这一综合性展馆的落成,为公众提供了零距离感知中医药智慧与魅力的窗口,标志着该院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区域内首家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文化展示平台。即日起,中医文化馆正式对外公开,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调研。

威宁自治县中医院。
植物标本展示区凝聚了威宁自治县中药资源普查的丰硕成果。2013年,威宁被纳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贵州省33个试点县后,于2014年成立领导小组并组建专班,以“专班+专家+专款+专车”模式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专家组历时18个月完成全县41个乡镇街道625个村的普查,采集鉴定2000余份标本,发现800余种植物资源(含600种药用植物)。该展示区特别精选具有威宁特色的普查标本,生动展现了威宁作为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的独特生态价值与药用资源禀赋。

中医文创产品展示区。
中药活体标本展示区依托现代生态保存技术,以植物密封环境调控为核心,将百余种活体植物以近原生状态完整保存,其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得以长期稳定留存。其中,威宁特色道地药材尤为瞩目——天麻块茎饱满如初,百合鳞片层叠分明,党参根须纹理清晰,半夏叶形舒展自然,万寿菊花瓣色泽鲜亮,这些标本均采自本地原生环境,经科学处理后形成兼具生物学活性的“活体档案”,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增添了直观生动的实践样本。

植物标本展示区。
中药特色汤剂展示区以“方证对应、药味溯源”为设计理念,聚焦四妙汤、白虎汤、大青龙汤及八珍汤等经典名方,通过原药材标本、炮制工具与配伍图谱的三维联动,构建起“方-药-效”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展区以透明亚克力模框展示各味药材,如四秒汤的紫草、灸甘草、升麻、糯米经古法炮制后色泽分明;白虎汤的石膏、知母、灸甘草、粳米按比例陈列,药种类与药效均有详细备注,让观众直观感受中药配伍的千年智慧。

中药活体标本展示区。
中医文创产品展示区集中呈现了威宁自治县中医院精心研发的纯手工中药文创产品,包括以中药为原料制作的棒棒糖、洗发皂、鼻炎香囊与防蚊香囊,以及融合传统工艺的艾草枕等。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中药的天然特性与功效,更通过创意设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全方位展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此外,展区还展示了针对儿童健康的小儿化痰止咳膏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徐书教授研发的舒肝散结膏。值得一提的是,徐书教授的舒肝散结膏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进一步体现了中医药在调理身体、促进健康方面的卓越作用。

中药特色汤剂展示区。
中医名医展示区通过展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的简介及相关经典医籍,让后代深入了解他们的医学成就与故事,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此外,展区设置的“针灸铜人”全身穴位模型,直观展示了人体经络与穴位分布,帮助公众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穴位,进一步普及中医养生知识。这一设计将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普相结合,为公众提供了零距离体验中医药智慧的平台。

中医名医展示区。
下一步,威宁自治县中医院将积极申报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以中医文化展厅、中药种植园、中医廉政文化展区及民族医药工作室为核心,通过文化展示、生态种植、廉洁教育、民族医药传承等多元形式,构建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图/文 威宁自治县中医医院)
冠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